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15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1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在永济实验小学国培班学习一周了,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获益匪浅,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李娇老师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讲座。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优势是我印象最深的:第一,满足学生的视、听,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学习动机;第二,开拓学生视野,加深内容理解;第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第四,创设情境,体现学习的主体;第五,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六,培养学生的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等。
教师必须是成功的学习者,教学是最高层次的学习。成功的教学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对教学活动与过程的恰当安排;善于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对媒体技术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才能加快社会发展的步伐,才能使我们在知识经济带来之际赢得入场券。这一切,与我们教师的教学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后在教学活动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努力将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强、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并且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对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产生强烈的兴趣。我会因势利导,带领学生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接触信息技术这块芳草地。这样做,一石二鸟,事半功倍,学生愿意学,老师愿意教,增强了课堂学习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二、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素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充分利用时间,在钻研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更多的学习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作为教师,面对如此重大的改革,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怎么办?正视现实,勇于挑战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向党和人民上交一份合格的答卷。尽管任重而道远,但是,我有信心。有能力稳步前进。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2通过观看这几节公开课,颇有感触,在这里谈几点体会。首先是对于几何画板的使用上,几位老教师能够熟练操作几何画板,我这个刚入职的年轻老师都自愧不如。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新科技的掌握,老教师丝毫不比我们新教师逊色,相反是我们以后要向他们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任教之路任重道远,几何画板具有诸多好处,比如说能和学生进行互动,有良好的互动效果在学习几何这个地方,可以对图形直观的进行演示。其实我还体会到了听课的几个误区,不能做机械型听课,模仿性听课的教师,要做的是自省型听课的老师。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因此不要浪费了一节宝贵的听课时间,而要认真反思,我到底从这节课当中学习到了什么。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个新的春天。那一次,在课堂上,我巧借信息技术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精彩,感觉真好!
那是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罗布泊,在遥远的大西北,学生几乎没有到过的,远离学生实际,此文,对于学生来说,无异于空中楼阁;课文的主旨是环境保护,这又是学生不感兴趣的话题,因为他们在政治课上已经学腻了,在语文课上再来学,能有什么新花招呢?的确是难,难以备课,我不由得仰天长叹。
正在我冥思苦想之际,忽然,信息技术一词,就像流星在我眼前一闪而过,对,借用信息技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于是,我通过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备课,一切皆顺。
在课堂上,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约5分钟的短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题目为:美哉,罗布泊。画面展示出过去的罗布泊的景象,并且配上音乐,顿时优美的旋律在课堂回荡,画面在流动──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水面平如月镜,在如此幽美的环境中,它的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瞧!牧林边牧民在欢歌,就连那羊牛仿佛也在唱歌第二部分题目为:罗布泊之变脸,向学生展示了今天的罗布泊的画面,配以凄美的旋律,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黄沙飞扬的罗布泊,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惧
学生在静静的看着画面,心灵被深深的震撼了,痛心疾首,仿佛身临其境,进入了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我深深地感受到:对那些与我们的学生所生活的经历、朝代、空间有较大差距的文章,如历史性、地域性、不同国别、不同生活制度或生活方式的文学作品,我们在教学时,完全可以用信息技术设置一个特定的情景,拉进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让一个本来与大家相隔甚远的东西如在眼前,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可触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的感情,从而使学生能移情入境。
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与学生探讨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后,我又向学生展示了本堂课的第二个短片:罗布泊式悲剧几时休。画面为我采集的破坏环境、滥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水土流失、沙尘暴天气等方面的素材。并配以字幕和沉重的解说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8%,并且每年以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荒漠化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并且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草地退化、沙化、碱化面积1.35亿公顷,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学生凝神静思、眉头紧蹙,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我觉得:本课的选材,就是通过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真正懂得环保的意义。但仅仅是课文,还远远不够。我们身边环境究竟如何?有哪些罪魁祸首还在无视我们共同家园的累累伤痕,还在拼命剥夺和掠夺他?此时一系列问题一定会萦绕学生心头。我巧妙利用网络资源优势,采集了最新重大的相关事件,制成了短片,我想,他的震慑力量绝不是学生讨论所能达到的。
反思:
1、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教学已经逐渐渗透到常规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是完全依赖信息技术,但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优化教学过程。
2、《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让语文真正与生活融合。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这一资源,对教材内容拓展延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我们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还是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境况,还是课堂教学的零星点缀,有时仅仅局限于一些公开课、示范课,相信,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步伐一定会加快,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会成为日常教学习惯的一部分,成为日常教学方式的一部分,很快会形成千树万树 ……此处隐藏15534个字……思维。而使用信息技术,能创设贴进学生实际的数学情境,挖掘教材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练习,使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得到提高。利用计算机进行练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当的练习题,由易到难,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挑战自我,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课堂教学需要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技术。利用信息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新时期的教师需要掌握信息技术
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关系未来将发生本质的变化,学生将根据个人的需要实行自主学习,从而拓宽视野,发展思维。而教师则会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在教师角色定位上,教师将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导”,更主要的是“引”,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为教师所掌握,而应由学生去理解、去研究、去发现。在教育理念上,教师将更注重“以生为本”,因为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除了传统的文本信息、图片信息,还包含大量的声音、动画等动态资源,学生将通过媒体演示进行讨论或者建立网站发表自己的成果,学生思维拓展空间更为广阔。教师将更注重学生合作、协同能力的培养。合作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信息技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发展,最大限度展现个人的自身价值,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以及教师群体相互激励、相互提高的作用,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合作学习者、合作研究者,生生互动、合作学习将成为常态。
因此,我们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地关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体会发现的乐趣,体会探索的乐趣。师生都在一种积极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与工作,必将创建出和谐而又高效的课堂,这也正是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重要作用所在。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15教学内容指向现实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学科的整合,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信息技术为实现新的课程目标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工具,它与课程的整合将课程内容革新的一个有力的推进器,能有效地克服传统物理教学内容缺乏鲜活时代气息、脱离现实生活实际的弊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很容易获得丰富的、多样化的教育资源。这也迫使教师拓展知识面,以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结合教学实践,因势利导地帮助和指导学生了解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与课程相关的资源。这样,教学内容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纳米技术、非线性科学、全息图片、光手术刀等新科技随时可能进入学生的视野,大量与教科书、生活、科学前沿相关的知识内容就尽收眼前。在这一全新的教学环境中,知识内容呈现开放性,不惟“纲”、不惟“本”,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学生能选择不同的内容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个体独特的知识体系。
学习方式转向自主建构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味着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学习者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形成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观念和模式。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是更多地利用光盘、网络检索,获取大量信息资源,并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在与教师和同学的协作交流下,进行自主学习和网络协作,以达到建构物理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的“讲”更多地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所代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更多地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大量资源构成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自主进行意义建构的情境。这种环境中,学生变整齐划一的“不得不学”为主动多样的“要求去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过程走向探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生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探究性课题的研究中,进而意识到他们自己所学知识与科学发展、社会生活的关联。在探索过程中,他们不是机械地记忆信息,而是根据某项“任务”,自主搜寻、检索、分析、组合与探究课题有关的资讯,从而达到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基本的科学素养的目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在学科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技术工具和环境氛围。
工具软件是课题研究的重要辅助工具。网络虚拟实验环境还可以提供一些学生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情景,可以为学生就一些需要进行实验而缺少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的探究学习内容提供帮助。信息技术是课题研究的研发工具。网上资源为物理课题探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学生不但可以看到、听到各种信息,而且可以进入学习内容中去,去处理信息和生成新的信息。课程教学中,可以不定期地公布一些由课本中问题转化来的“探索研究”的课题,以激励学生试着去设计实验、解决特定的问题。如“生活中的杠杆”、“农田里的热学”、“为什么自行车只有在行驶时不跌倒”等,使课堂探究性学习得到延伸。学生围绕选题,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整理自己的成果,写成小论文在网上发布;也可以利用电子邮件、BBS等,围绕探究的主题进行讨论交流,各自形成自己的判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相互释疑、争辩和评价,相互合作解决各种问题。
课程资源倾向多媒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都冲击着传统的课程资源观。课程资源的物化载体不单是教学用书、参考资料等文本印刷品,学习者可以直接从信息环境和数字化资源中获取知识;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也不单是教师,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从学习化社区、其他学习者、在线专家等方面获取课程内容,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
网络资源的突出优势在于知识更新速度快、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课堂教学知识容量。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要求教师对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使其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一种有效的策略是依据学科教学任务,组织人力收集与之相关的知识信息,尤其是最新科学发现、最新科技成果方面的信息,形成本校知识资源库。其中应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以方便学习者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比如:演示型或交互型教学软件、知识素材、学法指导、疑难解答、生活物理等等。若教学资源库不能满足要求,则可通过导航链接进入Internet网,以寻找更多的资源或信息。